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笔记
笔记通过软件 XMind 梳理而成。思维导图和文字大纲如下。
1. The Moral Side of Murder; The Case for Cannibalism
结果主义
- 取决于道德行为的结果
- 功利主义
- 凡是能将效益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公平的
- 效用:快乐减去痛苦
- 口号:为最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
- 凡是能将效益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公平的
绝对主义
- 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权利,无论后果如何
怀疑主义
- 不解决问题,每个人坚持自己的原则
2. Putting a Price Tag on Life; How to Measure Pleasure
对功利主义的反对观点
- 没有尊重少数人的权利
- 不可能将任意价值转换为金钱
- 使用单一衡量标准,如金钱
- 是否应该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区分
《功利主义》约翰·密尔
- 效用是道德的唯一标准
- 可以区分高级或低级乐趣
- 同时体验过高级和低级乐趣后,最终会选择高级乐趣
- 个人权利
- 正义建立在效用的基础上
- 正义是集体效益比其他的义务更高的一种名义
- "长远看来,只要我们坚持正义并尊重个人尊严,我们就可以实现人类幸福的最大化"
3. Free to Choose; Who Owns Me?
自由主义
- 个人是值得尊重的、有各自生活的独立个体
- 个人的基本权利是自由选择的权利
- 有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没有伤害到别人的权利
- 自由主义对政府的看法
- 废除家长式立法
- 强迫的
- 废除道德立法
- 废除通过税收使得财产再分配的立法
- 对自由主义的反对观点
- 穷人更需要钱
- 经过同意的税收不是强迫的
- 富人的成功源于社会
- 废除家长式立法
- 诺齐克的观点
- 使得收入分配公平的条件
- 公平的获取资源
- 公平的交易、自由市场
- 对税收的看法
- 税收=剥夺个人劳动成果=强迫劳动=奴役
- 违反自我拥有的原则
- 使得收入分配公平的条件
- 对自由主义的反对观点
- 我们是否真正拥有自己?
4. This Land is My Land; Consenting Adults
约翰·洛克的自由主义
- 生命、自由和财产是自然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 不能侵犯他人或放弃自己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 理由1:上帝所创造,上帝拥有人类
- 理由2:我们的自然权利是不可分割的,这种不可转让的权利让我们并不完全拥有它;正因为自然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更彻底的拥有它
- 私有财产
- 通过我们劳动加工后,那些不属于任何人的自然事物,变成了我们的财产
- 有足够的、同样好的资源留给其他人
- 合法政府的矛盾
- 自由主义者:有限政府不能侵犯自然权利
- 政府来界定:哪些属于我的财产;如何才算尊重我的生命和自由
- 同意(consent)
- 合法政府是基于同意建立的
- 自然状态下,人人可以执行自然法则
- 执行权:惩罚侵略者,如杀掉偷自己东西的人
- 人人都是自己的法官
- 离开自然状态,同意放弃执行权,组建社区或政府
- 自由主义者的批判
- 并不完全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
- 对合法政府的限制只有限制了对自然权利的掠夺,而没有解决牺牲少数人权利的问题
- 更多疑问
- 同意的限制问题
5. Hired Guns; For Sale: Motherhood
征兵制、混合征兵制、志愿兵役制
- 什么在破坏进行交易劳动时的自由选择权?
- 公民的义务是什么,兵役是其中之一么?
已签订合同的代孕母亲,在生下孩子后反悔,想要回孩子
- 代孕母亲在签订合同前不知道对孩子的感受
- 有些价值(如爱)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
6. Mind Your Motive; The Supreme Principle for Mortality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康德
- 主要问题
- 什么是道德的最高原则?
- 自由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 当我的意志是自主决定时,我才是自由的
- 反对功利主义
-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尊严,需要尊重
- 尊重的原因是我们都是理性的存在
- 我们同时是独立的存在
- 我们有能力自由地选择和行动
- 不是快乐和痛苦主导了我们。我们有快乐和痛苦,但理性使我们和动物区分开来,不仅仅是欲望的肉身。
-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尊严,需要尊重
- 自由的概念
- 自律(autonomy):自由的行动=自主的行动=遵循为自己设定的规则而行动,而非自然法则或因果定律
- 行动自由并不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行为本身就是目的
- 他律(heteronomy):行动出于某种偏好或本能,而非自己的选择
- 自律(autonomy):自由的行动=自主的行动=遵循为自己设定的规则而行动,而非自然法则或因果定律
- 道德的概念
- 行为的道德价值在于其动机
- 出于职责的动机,是赋予行为道德价值的唯一动机
- 职责 vs 倾向
- 遵循道德规范需要一定激励,激励不能是与道德冲突的或满足个人利益的,而是对道德规范的尊敬
- 道德是个人出于职责动机,根据自己的道德准则自主行动,那么不同人如何得出相同的行为准则
- 人类有共同的实践理性,我们的自主行为规则和道德准则都建立在共有的、无差别的理性上,与价值观、利益无关
- 命令
- 假言命令
- 如果该行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这就是假言命令
- 定言命令
- 普遍法则的公式(the formula of universal law)
- 如果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会遵循某个法则,它就是普遍法则
- 把人作为目的的公式(the formula of humanity as end)
- 行动时对待人类的方式是,不论是自己或任何一个他人,绝对不能当成只是手段,而永远要同时当成是目的
- 普遍法则的公式(the formula of universal law)
- 假言命令
7. A Lesson on Lying; A Deal is a Deal
定言命令的应用
- 自律与职责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 我拥有尊严不在于我遵循了这些法则,而在于我是这些法则的主人,自愿接受它的
- 有多少个道德法则?
- 道德法则不随外部诱因而变化,将超越人与人的差异,成为一个普遍法则
- 理性主导着意志
- 定言命令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 感官世界 理知世界
- 经验主义(如科学)不能得出道德事实
- 谎言 vs 误导的真相
- 误导的同时,说实话遵守了责任,符合定言命令
- 谨慎的托词尊重了道德法则的尊严
契约
- 康德的观点
- 有着公正的原则的契约,只是理性的想法,但它有毋庸置疑的可行性。因为它可以使每个立法者在这样框架中指定的法律能够代表这个国家。
- Q:假定契约的道德力量是什么?
- 真实契约的道德力量
- 真实契约如何保证其条款是公正的?
- 不能保证(缺陷)
- 签订契约不是契约公正的充分条件
- 真实契约如何约束我们,使我们有义务的?
- 基于同意的 -> 自律的
- 基于利益的 -> 互惠互利
- 缺陷
- 真实契约不是履行契约的充分条件
- 真实契约不是履行契约的必要条件
- 可能违背自律或互惠互利
- 真实契约如何保证其条款是公正的?
- 《正义论》罗尔斯
- 批评功利主义
- 每个人都具有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整个社会福利的也不能凌驾其上。权利受公正保护,不屈从于政治、社会利益
- 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
- 在选择我们的集体生活的原则时,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约定好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会在走出这个幕布后将在社会/组织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
- 假定契约
- 批评功利主义
8. What's a Fair Start?; What Do We Deserve
罗尔斯对"收入、财富和机会应该如何分配"的解释
- 正义二原则
- 基本自由权原则 - 1
- 反对功利主义中少数人被迫害
- 罗尔斯所说的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包括选举与被选举的政治自由、集会与言论自由、良知的自由、个人财产的自由及免于恣意逮捕的自由
- 差别原则 - 2(a)
- 可以接受收入不平等,但条件是要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能够给最贫困最底层的人带来利益
- "先天受到自然眷顾的人可以从他们的好运中获利,但那只建立在改善失利者状况的基础上"
- 无知之幕下这个原则会被采用
- 不应该基于道德角度
- 道德应得 vs 合法期望
- 可以接受收入不平等,但条件是要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能够给最贫困最底层的人带来利益
- 机会公平原则 - 2(b)
- 自由主义,强调自由市场系统,忽略了每个人出生身份的不同,机会不会平等
- 精英体系,强调机会平等,忽略天赋的影响
- 罗尔斯的平等主义,引出差别原则
- 对差别原则的批评
- 打击富人的积极性
- 罗尔斯:激励与税收的平衡
- 忽视了个人的努力(精英体系的观点)
- 罗尔斯:即使是职业道德、奋斗精神跟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有关,不能妄自称功
- 罗尔斯:区分了道德应得和合法期望。在努力下,用天赋和才能获得成功是有权的,但如果认为自己本来就应该拥有那些碰巧被这个社会所推崇的素质的话,是错误而自负的
- 忽视了自我拥有权(自由主义的观点)
- 罗尔斯:绝对意义而言,我们没有自我所有权;政府只能调拨我们的财产,而没有所有权;基于最重要的基本自由原则,在市场经济下我们没有对自己天赋能带来成功的优先权,即我们没有自我所有权,但我们仍可以捍卫尊严
- 打击富人的积极性
- 基本自由权原则 - 1
9. Argue Affirmative Action; What's the Purpose?
平权运动的争议
- 纠正
- 对不同教育背景的纠正,使教育背景差的人也可以上好的大学
- 补偿
- 对历史过错的弥补
- Q:我们是否要为过去肩负起集体责任
- 多样性
- 体现了大学的社会使命
- 带来更优质的教育
- 为了整个社会
哲学家们的假设:如果把正义与道德应得、美德区联系起来,会让我们远离自由
亚里士多德对于正义
- 正义是根据他们的美德给予人们应得的东西
- 正义与两个因素有关
- 什么物品
- 分配给谁
- 目的论(Teleology)
10. The Good Citizen; Freedom vs. Fit
亚里士多德对于正义
- 政治权利的分配
- 培养公民的美德是国家或政体的最终目的
- 政治应该要让城邦里的成员们变得善良而公正
- 能帮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人,就应该在政治舞台上获得更大的权利,在城邦中享有荣誉
- 目的与荣誉
- 反对意见
- 目的论给人留下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么?
- 罗尔斯:威胁到了公民的基本自由权
- 让人们自由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
- 人们使用目的论可能不会达成一致意见,因而不能确认什么是正义的
- 当代政治理论将正义与善的概念分开,让人们自由选择他们认为的善
- 目的论给人留下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么?
- Q
- 人权的优先级是否高于善?
- 代表自己的角色 or 发现自己的天性
11. The Claims of Community; Where Our Loyalty Lies
康德反对亚里士多德
- 在公平的框架下,人们可以自由追求他们心中的美好生活
- 人是自由独立的自我,可以选择自己的制定目标
社群主义
- 叙事式的自我(narrative conception of self)
- 身处的情景赋予了我们社会身份标识
- 自我受制于所处的历史、传统、社群,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从中分离开来
- 与个人主义对立
- 反对意见
- 当我们身处多个社群时,义务有时会互相冲突
- 不能找到普遍适用的公正原则,于是正义是约定俗称的产物
- 情感并非真正的道德义务
- 不需要默认承担第三点义务,而是经过同意,这样也属于自愿义务
- 当我们身处多个社群时,义务有时会互相冲突
道德与政治义务的产生
-
- 自然的义务
- 人与人相互尊重的义务
-
- 自愿的义务
- 基于同意的
-
- 团结、忠诚或成员义务(社群主义者比自由主义者多出的)
- 忠诚义务在理解我们的身份时是不可或缺的
12. Debating Same-Sex Marriage; The Good Life
团结、忠诚或成员义务,支持这样的观点:正义不能与善分离
- 正义与善结合的两种方式
- 基于过去时代的群体主导的价值观。把正义作为所有时代都一致赞同的看法
- 不足的,因为使正义成为了社会惯例的产物
- 正义的原则是否合理,是根据它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或它的目的是否是好的
- 如何定义善
- 定义什么是善是不能只有一条标准或原则
- 反思平衡:在我们对特定事件的判断和这一判断背后的一般原则,来回对比的过程。我们可能需要改变自己现有的判断
- 如何定义善
- 基于过去时代的群体主导的价值观。把正义作为所有时代都一致赞同的看法
- 对康德和罗尔斯唯意志论的反驳
- 如果人们是完全高尚的,他们就不会有朋友(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对待方式是无差别的)
怎么才能对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公民给予尊重
- 一种方式是为了政治目的忽略他们
- 另一种是即是最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还是要相互交流,这要带来了尊重
观后10问
100字概括
- 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拓展人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
桑德尔教授最想解答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答
- 什么是公正的、正义的
- 最大化福利
- 尊重个体自由
- 追求美好品德
教授的讲课方式或讲课风格
- 从具体例子出发,激发正反观点的碰撞,引出背后的理论
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和三个关键句
- 正义
- 自由
- 道德
重拟书名
- 历代哲学家的正义之旅
争议点
- 如何调和社群主义中身处不同的社群义务可能会冲突
观后,哪些心里哪些概念改变了
- 看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其正反面,脱离"人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
- 自由的边界
- 用不同的道德框架来解决遇到的道德难题
- 反思的平衡
观后,增加的疑问以及如何化解
- 如何区分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
观后,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及如何改变
- 辩证地思考
令人印象深刻之处
- 摘抄
- 哲学通过颠覆了我们的即成观念,使得过去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一旦熟悉的变得陌生,一旦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环境,世界将不再一样。
- 为什么我们要继续进行这些争论,即使它们引发的问题最终都不太可能得到解决?理由是,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这些问题的回答中。
- 怀疑论是人类理性暂时休憩的场所,是理性自省、以伺将来做出正确抉择的地方——但绝非理性的永久定居地。简单地默许于怀疑论,永远无法平息内心渴望理性思考之不安。
- 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你们永不停歇的理性思考,看看它将把你们带向何方。如果我们至少做到了这点,并且理性的不安继续在折磨你,现在或将来,我们就不是一无所获的。